
在前陣子雙十連假時去參加了好日常所舉辦的活動 – 特富野.山林見習計劃. 本來連假是計劃要去屏東,但後來仔細想想似乎國慶煙火又設計節一定滿滿的人潮. 太怕面對到的是塞車又是人擠人的狀況,很巧的是又看到這個活動出現,好像暗示著我就是去山上了,不如跟著部落獵人來去山林中住一晚. 今年剛好去了幾個台灣原住民部落,上次在花蓮參加的野廚是阿美族靜浦部落,前陣子吃了美味的Akame餐廳是排灣族的禮納里部落.
而這次的獵人活動我們是前往鄒族的特富野部落, 現在越來越多這種結合部落主題的體驗活動, 我覺得真的很棒, 因為台灣有那麼多的原住民文化特色, 在沒有親自去體驗感受是無法真正了解當地的人文與熱情.
當天我們開著車直接前往特富野的男子集會所與其它人會和,在出發前往山林之前,我們這次活動主要的獵人嚮導高駿逸帶領我們認識一下他們的部落. 鄒族,族名為Tsou,其意思為人. 在鄒族的神話中,大神哈莫降臨於玉山,搖動楓樹讓撒滿地的葉子和果實變成人類,然後人類在逐漸從玉山遷移到現在阿里山山區生活形成現在鄒族的各部落. 我們在抵達部落時,就看到一座類涼亭的杆欄式建築. 當時還以為是休憩涼亭,經嚮導介紹之下才知道這個建築稱為會所Kuba,為部落男性教育、會議、征戰集結、祭典訓練、狩獵社交等,也是傳承教育和協商集結的重要場所. 只有健全的大社才會有庫巴,而且這個會所只能是社裡的男性才能進出.



部落的庫巴建築旁有個廣場,這裡是鄒族慶典活動的重要場地. 然而鄒族有幾個重要的祭典 – 小米播種祭(miyapo) ,小米收穫祭(homeyaya)和戰祭(mayasvi). 小米播種祭在新年第一天在田中祈求小米順利成長. 小米收穫祭典在每年小米收割後進行,感謝小米神的庇佑可以豐收. 另外特富野部落的戰祭是在每年的1-3間舉辦,向戰神祈求平安,避免厄運,團結族人的向心力. 在戰祭的祭典時成員會在樹前圍繞並唱著迎神曲. 聚嚮導形容若當場聽是會起雞皮疙瘩的,即使你聽不懂歌詞的意思但會讓你的心感到震撼. 他說有機會可以來參予戰祭的活動. 看到在路邊排成一排的架子上在曬的原來是愛玉子,這裡在九月到隔年一月是盛產愛玉的季節,看到當地居民在進行加工,嚮導說這裡的愛玉都是要由人徒手爬上很高的樹去採摘,所以你吃到的每一碗愛玉是如此的珍貴.







在來我們準備要上山了,帶好自己的背包後搭上”山地法拉利”前往山上. 我們坐在藍色卡車的後斗裡,隨著山路的蜿蜒左右擺動. 天空帶點雲霧,我們要前往部落們的獨家秘境. 在路途中我們在路邊先享用午餐,每個人各自領取用芭蕉葉包起來的白飯包,另外在簡單的配上滷香料豬肉和豆莢菜. 只是純粹的白飯就有陣陣的葉香. 晚上要來製做竹筒飯,嚮導先砍下一條竹子,每個人輪流去裁切晚上要野炊的竹筒,看自己要吃的分量決定自己的竹筒飯容量大小. 接下來的路進入泥土路,路途開始特別搖擺,好像宿醉一樣大力的擺動,時不時還要躲避前方的樹枝和葉子,整個很刺激.




抵達停車點後要徒步進入今天要紮營的地點,每個人分配了一些木頭和工具. 我們沿著小徑慢慢走入山林,霧氣籠罩著翠綠的樹林,帶點木頭與溼氣混合的味道. 踏著鬆軟的泥土跨越倒臥的木頭我們很快的走到營地. 在稍作休息片刻後大家分成三組 – 砍竹子搭營地, 生火和汲水組. 我們跟著嚮導在往回走到一片竹林地找尋適合的竹子,我們合力把長長的竹子抬回營地. 嚮導看著樹木的結構,把我們砍回來的竹子當作最主要的骨幹靠在樹上,最後在簡單的蓋上藍白帆布往旁拉開後就形成一個超大的帳,本來還以為會需要很多時間去搭建, 因為這次人力比較多,我們分工後很快就完成所有的工作項目.



剛剛沒有去汲水,所以我很想去溪邊看看. 請嚮導在帶著我們去溪邊走走,山谷溪水潺潺,中間落著大小的石頭. 我們小心翼翼的走在石頭上,因為有青苔非常濕滑,坐在石頭上看著清澈的溪水,觸碰了溪水真的很冰涼. 回到營地後我們開始製做竹筒飯,將米飯用填入竹筒內,最後再以蔬菜封口. 長短不依的竹筒飯排列在營火旁邊開始炊煮,成列的樣子好可愛. 我們偶爾需要替竹筒飯翻身,讓受熱不要集中於同一個部位. 這時候王牌菜單烤山豬肉,將山豬肉插在竹叉上在火上炙烤. 在等待時嚮導們拿出他的吉他開始即興隨著旋律唱著歌曲.







這時候天色開始漸漸變暗,肚子開始餓了起來. 不過竹筒飯一直還沒好,不過在久久的等待中山豬肉終於可以吃了,切開後外酥內軟香氣十足,真的是太好吃了! 值得等待,在久候之中竹筒飯也好了,一口香氣爆發的山豬肉搭上帶點竹香的飯真的是絕配. 現在想起那個味道還是讓人口水直流呀. 因為大家都餓了,所以山豬肉烤好就銷售一空. 在暗夜中月亮升起,為了保持營火時不時需要取採集樹枝.,在飽餐一頓後,嚮導教我們如何製作竹杯,我覺得竹子真的是很神奇又好用的植物. 在暗夜中大家輪流削杯子並去除外面那層外皮,在用小刀去修飾就完成一個簡易的竹杯了. 入夜溫度開始越來越低,大家圍在營火旁取暖閒聊,嚮導持續接受點歌. 晚上入睡時躲進去溫暖的睡袋,聽著營火劈哩趴辣的燒柴聲以及周圍動物偶爾發出的聲音中一路睡到天明.




隔天早上感覺有些人因為被冷醒就索性一直在營火旁取暖,而我可能是睡袋無敵溫暖所以覺得基本上還睡得很安穩. 早晨的氣溫還是有點低,我們躲在睡袋裡發呆還不想出來. 肚子開始有點餓,早餐是烤土司夾山豬肉和生菜,我覺得我會很想念這個山豬肉的味道,沒有多餘的調味是如此的香. 另外在泡了一杯熱騰騰的奶茶覺得這個搭配實在是太幸福啦! 在吃完早餐休息一陣子後,我們開始收拾營地. 接下來嚮導要來示範如何作簡易的捉捕鳥的陷阱以及用竹子製作的風笛. 製作陷阱其實是一個精密的流程,在設置的過程也是要小心翼翼. 而風笛是鄒族傳統用來傳遞訊息所用的工具,在棉線上綁上竹片後甩動,會發出悠悠修的聲音. 看起來甩動時也很需要技巧,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打到自己.




在返回前嚮導帶我們去近距離看特富野的神木,一棵巨木矗立在樹林之中真的很壯觀,他說這周圍還有許多神木群,每一棵都千年以上. 有一棵還需要好幾個人在圍的起來,只不過他說那裡比較難到達,所以就無法帶我們去看. 不然我也好想要親眼看一下那棵神木. 手碰在神木的挺拔的樹幹上,能感受到安穩的氣息,彷彿他可以帶你回到百年千年中的時刻,不管怎樣他都會在這裡守候著. 再次回到營地收拾完畢後,我們走回卡車停車處搭車回到部落. 回到部落後,我們到嚮導的家中享用午餐,已經有滿桌的菜色,嚮導特地要求可以煮多一點菜,我們吃太多肉了要均衡一下. 他們家的狗狗在旁邊楚楚可憐的看著我們吃午餐,水汪汪的眼睛希望我們能分享一些肉給他們吃. 吃完飯之後,我們去吃飯後甜點愛玉,當地的愛玉吃起來真的很純粹清爽再加上簡單的糖水就很美味.




最後嚮導帶我們去達邦部落的自然與文化中心和示範的家屋做講解, 部落的家屋(emo)是無法讓外人隨意進出,所以這個示範家屋可以讓我們大概了解其作用和大概的內部設計,中心是火灶,上方的棚架會放置穀物或獸皮等. 旁邊有寢床. 入口前方屬於男性的空間,放置獸骨,狩獵的工具. 然而後方是女性的生活空間. 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內的對於鄒族的介紹很詳盡,我們在這裡參觀了一陣子並品嘗了當地的特富野咖啡,到部落一定要品嘗當地栽種的咖啡,會讓你感受到台灣咖啡充滿生命力的香氣. 這次活動整體步調比我想像中的優閒許多,在這之中以學習到許多鄒族的傳統文化,下次想要來走特富野古道,在來沉浸在這美麗山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