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上次上高山爬三天已經是去年七月大小霸的時候了, 時間真的過很快啊! 記得上次走大鹿林道的時候水泡就發起來後續折磨我到不行. 這次清明連假被約去走北二段的鈴鳴山和閂山, 在這之前我完全沒聽過這兩座山. 原來這兩座山是「北二段」其中兩座百岳, 另外還有甘薯峰、無明山. 我們要走的這兩座是其中比較平易近人的, 在隔了這麼久之後終於又可以攻下百岳了,且鈴鳴山和閂山也是八秀的其中之二. 在出發之前看到山上的天氣似乎是不太好,畢竟清明期間總是容易下雨. 在太陽神的強力發功之下,雖然在林道那段有遇到部分下雨, 其他時間偶爾雲霧繚繞而已沒有雨神同行,而且在鈴鳴山沿途看到藍天白雲和綿延的山實在太幸運了!
在出發之前對行程一無所知的我就這樣懵懵懂懂的跟著去了,唯一知道的就是有長長的林道要踢,對於上次的水泡經驗真的是怕了,我的水泡不是開玩笑的,所以去買了Smartwool PhD羊毛襪,也準備了應對的藥膏等. 不過這個襪子真的是有效,雖然整趟結束還是有起一個小水泡,不過真的跟我上次比真的是好很多了! 所以大力推薦可以買一雙,而且重點是襪子都不會臭真的很優異. 這段沒有業配的意思(如果有業配該有多好XD),主要是在分享我的經驗給跟我有同樣狀況的人,或許這個方式能改善一點水泡的狀況,如果再不行,就只能像上次我去戶外用品店的時候店員說: 那就只能多磨一點讓腳皮厚一些了.
2020/04/02 DAY 0
早上悠閒地出發前往第一站埔里吃中餐, 去吃了滿食堂, 是個很溫馨的餐廳,傳統的木桌和長凳. 我點了 阿!是辣麵 (如果不辣的就叫 阿!是麵 有點幽默) 其中蠻值得一點的小菜是百香果冬瓜, 從來沒有吃過讓人驚艷, 冬瓜還是帶有脆度而且百香的香氣十足, 另外還有許多家常的料理,整體是很值得推薦的一個餐廳. 吃飽飯上路之後就要開始漫漫長路了, 沿著台14甲線經過霧社,清境和武嶺,我們在小風口稍作停留,天氣看似霧霧的而且好冷,穿著涼鞋的我腳趾一直在捲曲.
再來就是我已經很久沒有來的路段了,小時候去武陵農場不過一點記憶都沒有了. 經過大禹嶺彷彿是可以去找龍貓的合歡山隧道, 進入台8線中橫公路, 沿路太陽開始露臉, 讓人感到振奮! 接著進入環山部落,我們晚上是入住光果農莊-登山協助站 (王小明民宿), 抵達時只有我們這團人, 據說本來是滿的, 但由於大家似乎看天氣沒有很好所以都取消. 所以我們可以盡情地使用交誼廳和廚房, 晚上很豪華吃了有滿滿蔬菜的羊肉爐,在爬山之前好好的飽餐一頓. 當夜在睡覺時半夜聽到雷雨交加暴雨聲, 在心裡祈禱這一夜過後明天會是個好天氣.
2020/04/03 DAY 1
一早四點起床吃早餐,開始整裝出發要搭乘接駁車. 一路顛簸地搖晃到730林道11.7K的柵欄路口, 天色也逐漸亮了. 抵達之後稍微整理一下背包正式出發, 基本上都還算好走, 不過有幾段小小的崩塌地形小心通過就可以, 沿途會有許多倒木要跨越. 中途偶遇在林道前段紮營的山友, 說因為天氣關係沒有繼續前進. 我借躲了他們的帳穿上雨褲, 開始下起了陣雨. 個人覺得雖然是同樣是林道,我覺得這裡可能地形比較多,走起來沒有像是大鹿林道有種永無止盡的直進. 沉浸在蔥鬱的樹林之中, 樹上垂掛著滿滿的青綠的松蘿以及一整片苔染的石壁.


在16K看到標的物廢棄摩托車,從這裡開始就差不多會沒有訊號. 林道上主要的打卡點就是這個摩托車還有在18K的橫躺倒木「閂山之門」,彷彿像是跑馬拉松的拱門起點,歡迎各位山友的到來開啟這趟旅程. 中途偶有氛圍很舒服,且平坦像是營地的空地, 我們在這休息補充體力後繼續前行. 後面開始會需要穿越芒草,箭竹等, 剛開始覺得蠻有趣的,但後續真的多到煩, 一直被洗臉去角質, 手要撥來撥去的, 現在只是一部份而已,後續的路途也是很多要游箭竹林的路段.


終於抵達23.2K閂山的登山口,已經有幾位山友從閂山攻頂返回,原定計畫我們會是從這個登山口出發去閂山,後來決定先去25K工寮卡位,在從那裏走另外一個路線上閂山. 終於抵達工寮,裡面一個人都沒有,很幸運的我們可以包場. 外面還有一缸水可以過濾煮來喝. 室內有幾個木頭隔間,大家可以隨意地找自己想要的包廂. 在這裡卸下裝備,吃一些簡單的糧食休息一下就要準備去走閂山了.



若是傳統路線會是從林道經過的閂山登山口上去,不過所耗時間會比較長一些,再加上我們已經在工寮放下我們的東西. 所以我們改從另一個從工寮的捷徑「金明真路」,這條路線是由名叫金明真的山友所促成的,所以取之其名感謝她的熱心幫助. 這條路前段較陡一些,然後要穿越許多惱人箭竹林,這趟雨褲都沒有脫下過,不是因為下雨,而是全身沾滿因為穿過樹林和箭竹林所滴下來的水, 在樹林中看到樹枝蜿蜒的大樹,又因為霧氣的關係充滿魔幻感. 突然讓我想到哈利波特裡面那棵「渾拼柳」.




接到閂山傳統道路後終於從那一片樹林中探出來,持續穿梭在箭竹林中,但可以看到開闊的天空. 漸漸地來到一大片由矮箭竹林形成起伏的蔥綠草原,矗立著像是聖誕樹的台灣冷杉. 走在開闊的稜線上舒坦許多,看著前方坡上沿著路徑緩緩前進的隊友的身影好療癒. 雲霧飄渺的雲霧覆蓋著草原, 經過天池水中映著樹的倒影. 由於天氣雲霧濃厚,看不太到周圍的山脈, 不過沒有下雨真的已經是大感謝了!


邊看著金黃的草原終於登頂了閂山, ▲閂山在百岳中排名80,海拔3168公尺,這個山的名字真的很特別,閂山又稱為捫山,我看了別人網誌上寫的由來可能是本名為「椚山」,”椚”在日文是くぬぎ,意指綠喬木,與「櫟」相通,另外山形跟日本的椚山,所以取之同名. 由於在中文沒有”椚”這個字,所以早期以”捫”取代. 演變成閂的原因是山的地理位置, 地當合歡西北峰,北二段丁字稜脈(合成H字型)的門戶,就如同門閂一般,所以現稱為閂山. 在上面稍作停留後,看到另一組人也上來登頂,後續我們同樣沿著金明真路回到工寮.


晚上睡覺時冷颼颼,這次帶了一個不夠力的睡袋,整晚寒意一直灌進來讓我無法成眠,結果隔天在工寮內搭了帳篷之後就好很多了. 晚上似乎有黃鼠狼進來找食物,半夜聽到東西撞擊的聲音,所以食物和垃圾千萬不能讓他們發現,不禁讓我想起在眠月線的黃鼠狼事件.
2020/04/04 DAY 2
早上吃完早餐後輕裝出發前往鈴鳴山,還好今天也沒有下雨. 從工寮出發, 一路開始從霧氣中陡上,我整個走到氣喘吁吁,中途肚子痛還去施肥了一下. 我們在25.8K左右的崩塌處前高繞鈴鳴山, 努力的在山林中不停地往上走, 每次都會發現上坡的時候我的拍的照片都會特少,因為只想要趕快完成這個痛苦的上坡無暇拍照. 不過停下來喘氣的時候看到充滿霧氣的樹林其實蠻美的. 石頭上的毛茸茸的植披很可愛, 忍不住都會想要摸一下.



沿著730林道持續的也會要游箭竹林海, 穿越到雨褲都很有戰績,上面沾滿了泥土和水漬. 在前往鈴鳴山的沿途我們走會經過人待山的路徑, 人待山 –海拔3110公尺,似乎原本在百岳之一後來從名單中剔除, 是一座寬廣的草坡山頭,由於霧氣很重不然視野應該會很不錯. 在濃濃的白霧背景中舉起人待山的石牌拍照, 在想說人待山這個名字讓我想像這座山期待大家的來訪. 短暫停留後我們繼續往鈴鳴山方向前進.

當光線灑向整片黃綠色的箭竹草原上呈現搶眼的顏色, 薄霧像一層紗蓋在上方飄動著. 在來緩緩的上坡, 隨著海拔升高雖然不是什麼困難的上坡也是走得氣喘吁吁, 看著旁邊山林籠罩著雲霧隨著風往上像是水汽般冉冉升起. 走在稜線上一陣陣的風吹來, 白霧蓋著遠方的鈴鳴山山頭. 在快到的那一段瞬間風變得非常的大,冷颼颼的只想快速的抵達山頂. 抵抗咻咻的風終於到達最後一段, 緩緩的登上鈴鳴山了! ▲鈴鳴山,百岳排名63,海拔3240公尺. (日語:Suzuna) 原來這兩座山名都與日文有關聯,難怪名字那麼特殊.



可惜登頂鈴鳴山時周圍被白霧罩住,無法環視周圍的山脈, 由於風不停的吹決定走下去一點避風休息. 這時候奇蹟發生了,太陽突然露臉,那陣陣的風也漸漸的變小. 逐漸雲霧也散開. 溫暖的陽光曬在身上超級舒服, 整個身體也暖了起來. 藍天白雲華麗出場, 霧氣散開之後可以眺望整個鈴鳴山的輪廓,山的曲線也一覽無遺. 我們悠閒地坐在草坡上泡了咖啡,吃著糧食欣賞周圍的山脈, 這一刻感謝山神讓我們能在重要的一刻看到美景.


回程我們從730林道返回,中途有下切取活水源. 抵達崩塌處時我們這次沒有高繞,而是從崩塌的山壁拉繩往下,剛開始看真的是心驚驚,不過垂降的時候土質還蠻紮實的所以比較心安一些. 在往上爬回正常的道路, 這時候我不小心碰到咬人貓, 像是突然被電到一樣手麻麻的. 這裡非常多咬人貓,而且都是整片的要小心. 回到工寮的時候還很早,因為前一夜都沒睡所以很奢侈了睡了午覺,而且在帳篷內睡真的溫暖許多.



2020/04/05 DAY 3
一大早天色還沒亮準備從25K工寮踢回去,剛開始很暗即便有頭燈我都覺得我看不清楚路,在撥草的時候走的戰戰兢兢的,心裡一直想說太陽怎麼還不趕快出來,我想要好好的走路啊. 後續天色明亮起來時才走得很安心, 日出的光束透過樹枝與搖晃的樹葉洋洋灑灑的照滿土地. 雖然也是冗長的林道之旅,但是一路是微下坡所以沒有那麼痛苦,一樣途經閂山之門和摩托車,最後終於回到11.7K的柵欄路口啦! 接駁車也已經抵達,終於順利的完成了這趟旅程.
回程慶功宴我們去吃只有老饕才知道位於霧社山之鄉小館,採預約制和人頭計價,砂鍋魚頭真的很好吃! 而且其他料理好吃到大家一直讚不絕口,有個完美的ending令人滿足. 這次真的大大感謝山神和太陽神大力支持,讓可能看起來會是陰雨綿綿的天氣有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