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好幾年過年假期都在國外過,但今年由於疫情出國已經不在是選擇. 今年大家都在台灣,思考要去哪裡的時候又很怕選到跟大家人擠人的地方. 一直到放假的前一個禮拜,剛好在閱讀屏東本事時看到一篇關於屏東三地門野地食房的介紹,深深受其吸引,沒想到在這個深山裡有著造型如此特別且具有特色的部落廚房. 立即聯繫且很幸運的預訂到初二晚上的晚餐,並且要在這個部落住上一個晚上. 屏東本事的刊物是由縣政府所設計的,另外還有Amazing Pintung的雙月刊,很有質感且內容很豐富,很推薦大家可以上政府的官方網站看他們的電子雜誌,會從中發現屏東不一樣的面貌.
初二當日在高雄吃完老江紅茶牛奶的吐司後出發,中午在屏東市中心的民族夜市街上覓食,經過熱鬧的玉皇宮,因為過年來拜拜的人潮更是多,我們合手拜拜後出發前往為在長治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 來這裡為的就是來親眼看草間彌生的作品,大家一定沒想到一個生技園區竟然隱藏一個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 – 「我的未來坐在岩石上」,原來這個作品已經在這裡10年,我是之前來住長治的時候才發現的,不用到日本就可以近距離親眼看這個身價破億的藝術品實在難能可貴. 我們在旁邊的像是小劇場的階梯上煮咖啡配我做的黃檸檬磅蛋糕,休閒的在沒有什麼人的園區喝著下午茶.
接回台24線,沿路看到隘寮溪的河堤上有人散步,後面就是三地門的山,我們也下來晃了一下. 車子開過三地門橋後我們進入了三地門鄉,剛好選在大家準備下山的時間,我們上山的路是一路暢通. 沿路有許多的風味餐廳與民宿非常熱鬧,到岔路時右邊是前往霧台,我們取左邊的屏31繼續前進,中間經過德文部落,離開了熱鬧的區域進入了清幽的路段. 眼前出現了一片聚落,立即就看到野地食房如蘑菇般造型的建築,中間的橘黃色的燈亮著,無法想像這個逐漸被人遺忘的部落中有著這麼特別的地方,看到的那霎那間驚嘆著好美啊!

迫不急待地走進那魔幻如蕈菇造型的開放式空間,是利用石板,水泥和竹編所搭建而成,屋頂波浪的外觀象徵著排灣族的百合花(kavaluan),走進去穿著墨綠色圍裙的部落女孩已經在為大家擺放餐具,除了我們之外今天晚上還有另一組人用餐. 中間的樹幹穿過屋頂,成串的香蕉懸掛在窗台邊. 層疊的石板為核心,往外有個平台望著山林,簡單的擺放了桌椅,花瓶與野花,好喜歡這個位置. 離晚餐時間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在這裡探索各個角落,狗狗也悠閒的四處走動. 部落的男生在一側生火,準備晚上要料理的烤爐.




經營這裡的是武棟一家人,在八八風災後政府立了永久屋,而大社部落的人也遷到了禮納里,之前我為了去吃Akame也曾在禮納里住了一晚. 居民在遷村後也決定居住在禮納里,而對他們來講真正家還是在山上,而武棟是其中兩家決定要回歸部落的一家,想辦法回去生活. 在平地的生活是如此的便利,但慾望會更多,資源取得是如此容易,然而漸漸地也失去了在山上自給自足,互助共享的能力. 回到山上的他們回歸本質生活,而野地食房本身起初是部落的共食空間. 由於這裡的孩子都是以自學為主,他們決定將此改為對外開放的部落廚房,不僅從工作中學習也可以籌措自學學費.



部落的女孩帶我們到今天要入住的地方,大社部落在風災的時候是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周圍的房子,路都保留的相當完整.一切就保持得像當初避災時離開的樣貌,只是人去樓空. 食房前的大空地上有個用石板堆疊成的柱子,上面有個像甕的形狀裡裝著一個山.我們沿著街道走看到傳統的石板屋,木門窗上的有著傳統圖樣的雕刻. 轉進一個狹小巷子,踩著石頭往上走是我們今天要住的地方. 我們入住的不是特地營造出來讓旅客住的地方,而是他們真正的家,家裡的擺設沒有改變. 客廳內牆面拼貼著石板,有個小廚房與吧檯. 我們入住了一樓和二樓的房間,裡面還是保留著房子主人的裝飾與物品. 另外一側樓梯上去,我們還發現了一個沙包袋,好奇的欣賞著這個房子.






差不多接近晚餐時間了,我們走回食房. 另一組人一坐定,接近晚上在橘光的照耀下整個空間看起來好溫馨. 帶著期待的心情,桌上已經為我們準備好台灣原生種的土肉桂茶,喝起來有香甜味在嘴巴中散開. 在品嘗茶的味道同時,第一道菜也上桌了. 一個大木板上擺著好幾樣菜色,這些都是他們部落的日常料理,沒有用過多的烹煮方式,保留食材最原始的味道. 盤上有三種野菜 – 龍鬚,過貓和龍葵,上面撒上花生粉. 利用馬告和刺蔥醃製的烤山豬肉,真的是好香. 最右邊用葉子包起來的是小米年糕(初露格),通常都是有特別貴賓或慶典時會準備的料理. 上方的地瓜蒸過在烤,將地瓜的甜味都釋放出來. 左上方為小米燉飯,內有佛手瓜和樹豆. 而下方深綠色葉子包起來是他們的傳統美食「cinavu」(去拿富),如部落版的粽子,內包雞肉和芋頭粉,而芋頭粉而需要烘一整個晚上才能搗成芋頭粉.


在上菜的同時,部落的女孩也仔細的跟我們介紹這些料理. 後續還上了水煮樹薯,用刺蔥和月桂葉醃漬的烤吳郭魚,以及清爽的山羊湯. 這些食材大多都是取之於山林,用最純粹的部落料理方式,讓我們真正體驗當地風土餐食. 最後的甜點是用樹薯所製成的珍珠放入用冬瓜糖熬製的甜湯,也讓我們品嘗了他們自己做的米酒. 在這個夢幻的空間飽餐一頓真的很滿足,享受了在山林的寧靜.


早上鬧鐘一響才起床,這裡真的很安靜超好眠,昨日與他們約定了早上八點的早餐時間. 早上的天空是如此的藍,襯映著山脈. 回到食房早餐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他們也忙碌的準備食材,因為準備要迎接中午的另一組客人. 早餐為我們準備刺蔥炒蛋,炒佛手瓜,地瓜粥以及手工紅藜麵包,我超愛紅藜麵包的口感,在咀嚼的時候微甜的味道瀰漫著. 另外還有部落的手沖咖啡, 喝著咖啡看著風景曬著太陽真的好悠閒. 我們走到旁邊原本的校舍裡面看看,這裡已經變荒廢的建築,雜草已經瀰漫了中間的遊戲設施. 校舍廚房旁關於排灣族的主食的彩繪顏色還是保留的相當清晰,可以看到我們前一天有吃到的主食.





不急不徐地享用完早餐後,在部落閒晃了一陣我們即將返程,離開時他們很熱情的跟我們道別. 在返程時我們停留了德文部落風景區的平台,這個平台望向群山的視野超好,彷彿就像被山擁抱了一樣. 這次剛好遇到櫻花祭,我們就前往霧台看那顆知名的櫻花王,行經谷川大橋,這個橋可是全台橋墩最高的橋梁,約99公尺有33層樓高,從轉彎處時看了真的很高,有種頭皮發癢的感覺. 來到霧台村,大家都為了來看那株知名的櫻花王,整個村落都是滿滿的人潮,遠看了櫻花王本尊後就離開了.





很高興這次有這個緣分能來到大社部落的野地食房,也對於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態度感到敬佩. 也期望下一次還有機會到來,可以看到他們目前正在製作的二樓完成的樣貌,相信他們對復甦部落的努力能有所回饋,也很感謝他們讓我們體驗到這個如此特別的部落共食空間.
地址: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勝利巷68-1號
電話:0928-03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