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這次竟然沒有以爬山或野營為主軸,難得的是去露營區露營了. 這次很臨時的找了露營區,因為想去看入關博物館的展覽而選定了谷關的營區. 露營的盛行加上疫情台灣旅遊的熱潮,現在要臨時定營位都不容易,找到了瓦浪(Walang)露營休閒農場,看起來很舒服,也還好沒有滿位,沒有多想就趕快跟老闆預約. 營地位置就在要爬馬崙山的必經的沿線上,我們在露營的隔天走了一段的斯可巴步道去找松媽媽. 去看完展覽還去谷關四季會館泡湯,已經許久沒有這種微耍廢的行程,覺得是五星級的享受啦!
2021/03/13
週六下午約兩點多悠閒地從台中出發,一路直接前往瓦浪營區. 抵達時老闆娘指引我們前往C區的營地,整片草原目前只有我們和另外一帳而已. 空曠的草皮隨你搭,每隔一個距離就有洗手台可以使用. 接近黃昏時刻,我們也開始紮營和準備晚餐. 這次露營不用擔心食材的重量和保鮮,完全可以照自己想吃的去準備. 這次菜單有日式明太子烏龍麵,照燒雞肉,奶油啤酒炒蛤蜊和豆乳蔬菜鍋. 看起來很複雜其實煮起來一點都不難. 以下分享我參考網路食譜在因應食材在做變化的食譜給大家.
// 照燒雞肉 //
1.將雞肉切塊後,放入蔥,蒜頭,顏和黑胡椒做醃漬,大約十分鐘左右.
2.鍋中淋油下雞肉以小火讓雞肉內部先熟
3.在雞肉有熟的狀態下淋入照燒醬汁(調製方法為醬油與味霖的比例為1:1),轉中火收汁之後就可以了
// 奶油啤酒炒蛤蜊 //
1.鍋預熱後放入奶油約20克,再放入辣椒,蒜和薑末炒香(不吃辣可以省略辣椒)
2.將啤酒加入鍋中,煮到酒味有揮發的狀態.
3.加入蛤蜊蓋上蓋子悶煮到蛤蜊打開
4.起鍋前再放入20克的奶油炒開後,放上九層塔即可上桌
// 豆乳蔬菜鍋 //
1. 在搭帳棚時就可以先將昆布放入水中作浸泡.
2. 用小火煮昆布水大概5分鐘,切記不要用大火,不然湯頭會變混濁
3. 將昆布取出後,加入無糖豆漿稍微煮一下
4. 接下來就可以放入各種蔬菜和豆腐
5. 調味的部份只有用鹽就可以吃到蔬菜的鮮甜
// 日式明太子烏龍麵 //
1. 將熟烏龍麵放入滾水中煮1-2分鐘就可以取出
2. 撒上蔥花,淋上醬油與味霖,醬油的部份選用不要太鹹的醬油.
3. 最後放上明太子和灑上白芝麻,吃的時候在拌開就可以



看著太陽漸漸的從對面的山頭落下,光線透著五葉松的松針閃爍著. 登馬崙山的登山客也紛紛下山了,我們在夕陽西下時悠閒的飽餐一頓. 今晚的溫度很適宜,涼涼的也不會太冷,這時也來了另外一組露營的人,他們隔天要去爬馬崙山. 覺得蠻幸運的,可以享受寬大的空間,也很安靜. 吃飽飯稍微散步一下後鑽進帳篷看了一下電影就入睡了.
2021/03/14
隔日一早外面很亮,聽到登山的人邊走邊聊天的聲音. 早起用昨日剩下的明太子炒蛋,搭上在裕毛屋買的抹茶紅豆吐司. 配著Abg咖啡的掛耳包,不急不徐地吃著早餐,而且難得可以替我買的露營桌椅拍個照. 旁邊的繡球花盛開,還有很喜歡的粉撲花. 這時候太陽灑在草皮上好溫暖. 吃完早餐後我們去小走一下斯可巴步道,往上走經過幾個菜園人家,走到上方時可以俯瞰到我們的露營區. 有爸媽帶著小孩耐心的誘導他們繼續走,小孩一直喊著好累啊,媽媽拿出糖果當獎勵. 我們也用悠閒的步伐慢慢的走到了馬崙山的登山口.



斯可巴步道是早期泰雅族狩獵的地區, 而”斯可巴”在泰雅族語代表著”手”的意思,當初族人從大甲溪對岸指著這個松林台地,由於是用手指出來而發現這個地方,所以就以這個名字稱之. 這裡充滿著二葉松和五葉松的樹木,地板都鋪著滿滿的針葉. 五葉松的樹幹莖皮較小且密,然而二葉松的樹皮像是大塊的馬賽克. 在樹林裡走著超舒服,被遍野的蕨類所包圍,太陽的光束若隱若現. 五葉松媽媽有個可愛的發音YaYa,是一顆高聳的五葉松巨木,雙叉的樹幹與向雙臂般展開的松針枝葉,歡迎著前來探訪的人們. 在這個平台上也可以遠眺後方的山巒.










完整的斯可巴步道還可以去看八壯士,是八棵群聚並生長在懸崖邊的五葉松. 我們走到松媽媽後就原路返回露營區. 最近買了一台乾燥機,開始練習乾燥水果,乾燥的鳳梨乾真的好好吃,搭上鳳梨多多的啤酒還真是絕配. 回到營地大概中午,待在營地吃了泡麵,把椅子拉到樹蔭下吹著涼風. 之前與朋友學用松針做杯墊,周圍有許多落下的乾松針,拿著袋子去採集,回去再來做幾個杯墊. 這個營地真的很舒服,離開時與呈現睡眼惺忪的狗兒和熱情的老闆娘道別.




入關博物館是將谷關遊客中心所重新打造而成,而這個計畫是許哲瑜和郭中元合作的台灣溫泉品牌「PLUS 19 台灣溫泉鄉」,將重新打造谷關和金山遊客中心. 這個空間將會由各種戶外旅遊,攝影師,插畫家等去詮釋在地的特色. 谷關遊客中心外觀由「共感地景」做包覆式的改造,光打在銅瓦,鋁瓦和錏瓦上,創造了嵐霧林間的意象. 入口處的識別設計代表了谷關所擁有的「山・嵐・霧」之美景,豐富的生態植物景觀. 走進室內左方有幾個望眼鏡讓你一窺周圍山林的樣貌, 往樓下的樓梯的玻璃上是陳怡庭的充滿童心的泡湯插畫,她也繪製了谷關所常見的鳥類.




在地下二樓像是走入了微型的混合林,透明的玻璃櫥窗內模擬了林相. 掛著大幅的植物影像,是由廖浩哲團隊在林地中採集所呈現. 另外由「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將自然環境所見的岩石,昆蟲以標本陳列,可近距離觀察石頭的紋理與昆蟲的姿態. 這裡有一個我很喜歡的角落,書架上放了許多山林相關的插畫書, 中間有著山的裝置,可以脫掉鞋子躺在山上看著繪本. 這個空間讓來訪者能以”生態”的角度去看谷關,就像是書籍的序一般引領我們,接下來的故事與回憶由我們去展開.




在看完展覽後,我們前往前四季溫泉會館裡面泡大眾池,裡面有幾池不同溫度的池子,這裡就位在波津加山的登山口旁,如果爬完山來泡感受一定更爽. 回程時吃了白冷客家豆干,還有必吃的白冷冰棒,有特別的五葉松口味,吃起來有點蜂蜜甜甜的香氣. 這趟就如同像一場全方位的感官體驗,沐浴在谷關的泉水和山林之間-森林浴與溫泉中, 放慢腳步去欣賞生態美景.


地址:臺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一段102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8:30~17:30
地址:臺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一段102號
地址:台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一段溫泉巷8之1號